系迄今考古发掘出的唯一一组清代亲王园寝;北京今年考古勘探总面积相当3090个足球场
房山区河北镇新发掘出的清代“铁帽子王”庄亲王家族园寝群。 北京市文物局供图
迄今唯一一组清代亲王园寝
在房山区河北镇棚户区改造水泥二厂片区土地开发项目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清代地宫4座、房址8处、墙址14处、灶址2处。遗址由碑亭、茶饭房、宫门、享殿、地宫及周围园墙组成。考古人员结合发掘情况及文献资料分析判断,该遗址应属清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庄亲王家族园寝群。
2017年考古勘探面积创纪录
北京市文物局新闻发言人于平告诉记者,北京市考古工作大多配合重大项目建设开展,根据有关规定,其中文物价值较高的会进行原址保护,例如路县故城将建设高标准遗址公园。目前正在对大兴新机场和房山河北镇考古遗址进行评估,“根据专家意见,庄亲王园寝比较完整,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应该会考虑原址保护。”
看点1 路县故城还原两汉生活图景
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2017考古勘探人员在数个工程地块完成勘探259万平方米,发掘面积33951平方米。发掘保护了战国至清代墓葬1023座、窑址81座、水井20口、灰坑25座,较重要的遗址有战国墓葬、唐代潞县县丞艾演墓、辽代仿木结构墓等。
继去年对路县故城大规模考古发掘以后,今年考古人员在故城西南、东部、南部三地又有了新发现。在城南,考古人员发掘出汉代的灰坑、水井、道路,辽金时期窑址、唐代墓葬。故城西南则出土了大量而密集的汉代灰坑、水井、房址、墓葬,特别是形制多样的水井,显示这里是两汉时期路县城外的生活和手工业生产区,与故城本身密切相关。
看点2 世园会发现两处魏晋家族墓
其中,有两处保存较为完整的魏晋时期家族墓,其形制和规模在北京考古史上都属罕见。文物专家认为,墓葬中出土的“太康六年”、“上谷”、“阿秋侯君”等字样的铭文砖及银质龟钮“偏将军印章”等珍贵文物,对于研究此地军事建制和北京地区历史地理提供了宝贵资料。
今年圆明园考古也实现重大收获。作为圆明园首个考古发掘的仿江南园林,如园遗址出土了嘉庆御笔石刻、金砖、粉彩瓷砖、玉器、葫芦范等上千件文物,确定了多处“如园十景”所在地。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介绍,此次发掘出了值房、宫门、紫碧山房、含余清、澄素楼等建筑遗迹及码头、石桥、围墙、道路系统、河道、山体、排水道等附属设施,还发现了早期墙基及其散水、山体拦土墙及基础、半圆形码头、排水道、石板路等不见于文献的遗迹,弥补了文献资料的不足。
“定位要从公园建设转向遗址建设,建成一个遗址博物院。”圆明园管委会主任李博说,圆明园有86处地上可见遗存,其中有一些遗存遭受自然环境及病害侵蚀等,已成濒危遗址,圆明园将对方壶胜境、澹泊宁静、田字房等遗址进行发掘和保护。
■ 数读
<p style="margin: 0px 0px 15px; padding: 0px; color: rgb(64, 64, 64);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å¾®è½ˉ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今年北京市共开展考古勘探183项,勘探总面积达2206万平方米,大小相当于3090个足球场。考古发掘67项,发掘面积66000平方米,相当于9个足球场。保护各时期古代墓葬3000座、窑址140座、灰坑905座、房址30座、井140口、道路16条。出土文物共计1万余件(套),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银器、金器、玉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