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理事单位 > 正文

武汉中考今日开考,超半数毕业生将读普高,成首批“文理不分科”高中生

\

楚天都市报记者 郭会桥

20日、21日,武汉市6.32万名初三学子将参加人生第一次“大考”,首日考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三门科目。今年这届中考生,升入普通高中后,就将面临招生考试改革,要参加2021年湖北省首次举行的“新高考”,他们读高中时不再分文理。

19日,武汉市71个中考考点对考生开放,不少考生提前“踩点”为20日、21日的中考做准备。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发现,相比于高考的紧张,考生和家长面对中考则“淡定”很多,单独“踩点”看考场的考生比较多。

据气象部门预报,中考期间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也将有所下降,高温仅31℃-32℃。对此,武汉市教育局要求各考点加强防暑降温工作,同一个考点内的教室,应做到降温设施开启一致,以免引起家长误解。

考生很淡定 逢世界杯只能“忍痛”早睡

19日下午,71个考点开放两个小时供学生“踩点”。相对高考的紧张,考生和家长对中考都“淡定”许多。下午3时,在武汉一初慧泉(金雅校区)考点门前,不少考生是单独来“踩点”看考场的。“中考还好,看考场挺轻松的,就把中考当作平时考试一样。”武汉市常青一校考生郑一轩说,看考场没有让父母送过来,他是和同学一起打车来的。虽然稍有紧张,但没有夸张到如临大敌的感觉。来自常青树实验学校的考生陈栋直言:“中考不是很紧张,今天就是到考场晃悠一下。”

记者发现,相对于高考而言,中考的考生们明显轻松许多。有的考生刚参加完学校的送考活动,穿着同学写着祝福语的外套就来看考场,更多的考生是三五个聚在一起,开心地说说笑笑一起去看考场。中考两天恰好是世界杯比赛日,不少考生选择“早点休息”。但也有一些男生表示“看晚上8点多那场”,凌晨时间的比赛不会看。女生们则摇头表示不会看,选择在家温习。

考生小郑说,自己是个足球迷,但为了中考不得不将世界杯排后。“自己想看,家长也不答应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但也只能忍住早睡。”另一名考生也表示,中考期间绝对不敢冒险,毕竟成绩第一。不少男生表示,会在考试之余,看看最早的那一场,然后早点休息。

\

超半数毕业生将读普通高中

据统计,今年武汉市中考报名人数为63235人,比去年增加455人。武汉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约3.52万人。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初中毕业生将读普通高中,另有约2.8万名毕业生将选择读中职学校。今年,省级、市级示范高中计划招生约为2.97万人。据测算,今年初中毕业生就读优质高中的比例约为46%,与去年持平。

“不少‘省示范’高中扩招,‘市示范’维持不变,一般普高计划有所减少。”业内人士指出,与去年相比,今年中招计划的这一变化将满足更多考生进入老牌重点高中(如华师一附中、武汉六中、武昌实验中学等)的愿望。

首批“文理不分科”高中生

湖北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2021年高考招录全面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政策,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评价,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这意味着,今年参加中考的这届考生,升入高一后,将成为第一届“新高考”考生,读高中时文理不分科。

“未来文理兼修肯定是大趋势,以后上了高中,文科理科我都得学好。”常青一校考生郑一轩说,读初中时,他喜欢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但也希望把历史、地理等文科知识学好。“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是文理兼修、综合能力更强的,也让以后的年轻人有了更多选择。”郑一轩母亲杜芳也表示,“新高考”是一个很好的改革方向,“文理不再分家了,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专业和大学。”

“高考并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更不等同于成功的人生。只要孩子努力过,就是人生的宝贵经历。”即便在初中阶段,郑一轩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喜欢唱歌,还会用电脑软件录制几首歌曲;他喜欢绘画,时不时会饶有兴致地提起画笔,描绘眼前的美景。每年暑假,杜芳夫妇都会带着郑一轩自驾旅行。在他们看来,在旅行中,儿子既能开拓眼界,还能感悟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