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州监狱 李雪冬
鲁迅曾语:“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真正的勇士谁敢去吃它呢?”,正是因为第一次做一件事的时候,蕴含着行为主体的勇气和担当,所以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2014年,怀揣着儿时的警察梦想,我进入了徐州监狱,理想的充盈抵挡不住对监狱知之甚少的现实冲击,一时感到迷茫又紧张,仿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未知世界,而这个世界也将是我一辈子为之奋斗与骄傲的工作场所。
经过短暂而极具帮助的培训,我直接被分入了四监区工作,在这里,这张未知的画卷也一步步向我展开。在正式开始讲述我的第一次执法纪实之前,不得不提对我工作进行帮助过的三种人:一是监区的教导员王教,此人年轻有为,对工作上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到亲力亲为、细致入微,他常告诫我,“犯人之事无大小”,我们要对身边发生的所有狱情不仅要研究,而且要通盘筹划,既要做到就事论事,又要做到防微杜渐。二是监区的老警长李主任,这位为监狱事业奉献了青春以及汗水至今已有30多年的老民警,人很木讷,话很少但事很多,在车间的生产现场,你会看到他一直不停的来回巡查,关心病犯的身体,管理无所事事的流动犯,关注产品的质量,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三是监区的内勤戚哥,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刚入监区那会,关于单位的工作,有些民警会说枯燥、乏味、没前途,“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告诉我这些的人确实在工作上感觉郁郁寡欢,消极乏力,然而他却是一个极为明显的“另类”。内勤岗位工作内容繁杂且耗费时间、精力,我见过他在休息时间来监区加班,我也见过他为了赶工作吃个泡面了事,我以为这样的工作状态抱怨几句是理所当然,但是我只见过他加班之后仍然精力饱满的继续工作,只见过他不是灿烂的笑容就是平静的认真工作,他让我明白心态积极的人总是可以左右逢源、攻坚克难的。
在我进入四监区大概三个月的时候,我分管的号房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令人头疼的“官司”,也是我的第一次执法活动。号房内有14名罪犯,罪犯王某是我指定的学习组长,由于新的一年即将开始,按照惯例,号房内卫生区域要进行重新划分,而且每一块区域要分到具体的每一个人,恰好划分的那两天,监狱要进行节前卫生大检查,所以当班的领导给所有犯人安排任务,对新划分的卫生责任区每个人进行打扫。我那两天正处于休息时间,在我回来上班的那天,先是组长王某告诉我组员孙某不满卫生区域划分不打扫卫生;后孙某找到我,说组长本人不打扫卫生,抱怨给自己分配任务太多。当我以为只是这两个人之间的问题时,其他几个组员也来叫嚣不公,有的说王某没有卫生责任区,有的说孙某态度恶劣,在组内蛮横,有的说卫生区域划分不合理。这是一件小事,然而也是犯人给我出的一个“难题”,不妥善处理,很可能引发二犯的矛盾,甚至是整个号房罪犯的关系紧张、敌对,影响监区的秩序稳定。
小事不小,因此我要重视,鉴于此事影响到我分管号房的每一名服刑人员,我从以下三点进行处理:首先,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要公开、公正,让人心服口服,我利用晚间休息的时间,通知号房内所有服刑人员回到号房召集开会。其次,带领所有服刑人员对号房内所有卫生区域重新进行划分成13块,在他们全都认为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编号抓阄,确保了公平、合理,同时强调每季度进行调整轮岗。最后,对于组长王某,由于其本身会有作为组长该做的应有任务,暂不划分卫生区域,但整个号房内的卫生由他负责,除了负有监督管理的基本职责外,对每天的整体卫生要进行微整补位。另外,在监狱卫生大检查期间,孙某闹情绪,导致卫生没有打扫,进行扣3分处理;王某作为组长,没有大局意识,在孙某不打扫的情况下,自己没有及时处理卫生,因为失职扣2分。
在我对这件事处理过后,分管小组内服刑人员对卫生区域划分认为合理,公平,无人再来因为卫生的事情来找我谈话。孙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失当,保证以后遇到此类事情及时报告民警处理,而非意气用事;组长王某也表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认为应该先将孙某未打扫的区域在检查期间清扫干净,并及时对孙某不满分配的事情报告民警,而非置之不管。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执法纪实,作为一个“菜鸟”民警遇到的第一次难题,这件事加深了我对服刑人员思想以及很多心理活动的了解。徐州监狱作为一个重刑犯监狱,服刑人员普遍刑期长、心态消极,在身陷囹圄的监狱生活中,必然心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普遍存在狭隘的心理特征;“不患寡而患不均”,他们对公平极度渴望;心理敏感,一件小事就容易钻牛角尖;易冲动。因此,作为管教,首先要对狱情敏感,常怀无小事的心理,把服刑人员的每一件事都放心上,用心解决,不推诿、不延宕。其次,有关服刑人员的分配,无论食物还是责任划分都要相对公平,不要嫌麻烦。最后,要有积极的心态,关注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多观察,多研判,多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