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新一期《见字如面3》“烽烟”主题,从最残酷的战争出发,将瞄准人性幽微之处进一步深挖。战争的概念向来宏大,不过本期节目中既有无畏的将军、英勇的士兵,也未忽视从母亲、遗孀、战俘、逃兵等多元角度对战争的审视。
战争中折射的虎妈、狼爸教育观
作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下战功赫赫美国名将,巴顿将军的传奇一生不仅被多次改编登上大银幕,他的辉煌战绩更进入人类战争史。在本期“烽烟”中,赵立新解密巴顿将军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通过巴顿将军写给儿子的信,观众看到了这个“铁胆将军”对战争的真实恐惧。但如何面对并战胜恐惧,才是巴顿将军阵前仍不忘教子的真实意图。通过与儿子讨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士兵,巴顿将军指出勇敢和怯懦才是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差别,由此告诫儿子严于律己、极端自信、敢于冒险,巴顿将军的教育观堪称一位典型的“美国狼爸”。
战国时期楚国名将子发母亲写给儿子的信则展现了中国古代母亲的教子智慧。事实上,战争不仅是个体层面上勇气的较量,更是民心的考验。尽管子发得胜班师,但听闻儿子不体恤士兵的种种行迹,子发之母竟然立即写信断绝母子关系,看似不近人情,实则展现了这位严母的深明大义与爱子之心。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子发母亲的斥责是为了避免儿子将来遭遇阵前反戈,其眼界与德行着实令人叹服。老戏骨归亚蕾继续穿越时空,真实还原了子发母亲的谆谆教导,字字凝重的言辞规劝可谓信短意深。
信件曝光再现甲午海战我方殊死战斗
本期节目中,还有一封信件角度独特。在《马吉芬写给母亲的信》中,美国人马吉芬作为镇远号的副舰长,在写给母亲的家书中详尽描述了甲午海战中整整六个小时的残酷对攻,中国海军们的殊死抵抗也让人忍不住肃然起敬。这封家书,颠覆了我们对这段惨痛历史的传统认知:甲午中日海战绝不是一次全盘退让、溃不成军的战争。虽然我方的确损失惨重,但在同时,众多官兵的殊死抵抗也给敌方造成了不小的伤害。
制作团队表示,这些事实不禁让我们陷入思考,为什么我们只知道甲午海战是丧权辱国的耻辱,而不是英勇抗击的悲歌呢?历史是复杂的,战争的成败亦是复杂的,但烈士的献血却不应该被历史的扭曲而掩盖。这一封信也如同一扇历史之窗,揭开面纱,让我们得以发现中国第一代海军的作战表现是如此的顽强、英勇、无畏,而他们也应该永远被我们传颂和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