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韩国、泰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一到国庆长假,出游似乎就成了一件正经事,随之而来的是仿佛爆炸般的朋友圈,每一张精修过后的照片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此时此刻,坐看朋友圈的人们似乎总要表现出一些不甘心才符合常理,可实际上,不用面对汹涌的人潮、每天睡到自然醒,再去好吃的餐厅寻找适合中国胃的食物的这些人,可能比你想象得要更开心一些——当然,如果你在此时来到上海这座城市,或许也能体验到这种惬意。
小海鲜在味蕾上跑步的感觉有点奇妙
@世博江宴
一旦开海,沿海一带的居民的嘴巴便时刻要和“鲜”打交道了,如潮水一般涌上来的各式海鲜,撑起了这个初秋的餐桌。
对于居住在江浙一带的人来说,象山这两个字有着特别的意味——一旦有人问你“去象山吗?”,便意味着一场与小海鲜有关的邀约即将开始。当然,也有人总是不想要体验这匆忙的行程的,那不妨考虑一下位于黄浦江畔的世博江宴,去吃一场以象山小海鲜为主题的滋味盛宴。
说是佛手螺,但看上去的造型其实更像动物的爪子。
肥美的蛏子口感鲜甜,再加上淡淡的蒜香,叫人停不下筷子。
佛手螺造型奇特,看上去有点儿像是某种动物的爪子。这种生长在岛屿礁石缝隙见的食材最佳的食用方式莫过于清蒸。轻轻用筷子一戳,一块螺肉脱壳而出,在加上点点酱油,这种饱满鲜甜的口感便涌了上来。蛏子是另一种江南人餐桌上常见的食材,买来的蛏子要先养一段时间,让其吐掉其中的泥沙,之后才能进行烹饪。农历八月的蛏子很是肥美,肉质也厚,混合上蒜蓉汁,再垫上一层粉丝,蒸制之后的蛏子带上了淡淡蒜香,一口下去是汁水横流的鲜味,而垫底的粉丝也不可错过,这种简单的食材在吸饱了蛏子的鲜汁,再加上一口蒜蓉,鲜香满溢。
当然,小章鱼也不可错过。清蒸的做法看似简单,对于食材的要求却高,但凡有一丁点儿不新鲜,立刻就会在这种直接的做法下露出端倪。小章鱼的肉质弹嫩,不蘸酱油的吃法可能会有点儿淡口,却可以吃到独特的鲜甜味道,但加上了酱油则变成了另一种咸鲜为主的风味,口感会更加爽滑一些。
抓住菌子季的尾巴
@懿•EAST餐厅
从8月开始,云南的菌子便悄悄地蹿出地表,慢慢地走上了大家的餐桌,鸡枞、松茸、红菇、牛肝菌、鸡油菌、荷仙菇等不同口味的菌子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羊肚菌炖清汤,鲜香醇厚的滋味是长时间炖煮之后的集合。
懿•EAST餐厅的整体设计精致而讲究细节,大到餐厅的整体色调选择,小到面前的餐布碗筷,都传达出了一种精细感,餐厅的菜品自然走的也是同款路线。羊肚菌炖清汤,色泽橙黄,用了干贝及云南姜柄瓜来提味,看似不起眼的这道菜却有着意外的浓香鲜醇,相当值得一试。
金丝鱼其实就是昂刺鱼,少见的菌子混合发酵而成的酸汤,让人胃口大开。
如果说羊肚菌炖清汤这道菜很容易让人猜出其中的端倪,那荷仙菇浸金丝鱼柳的巧心思一定要吃了才知道。口感干净鲜滑的金丝鱼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上海人常说的“昂刺鱼”,或者说是四川火锅里常见的食材,“黄辣丁”。主厨吴文将金丝鱼改刀成鱼柳,吃起来极为方便,搭配的酸汤底则让人胃口大开,这种源自贵州的发酵做法能够很好地治愈胃口不佳的问题,同时也叫人尝出了隐藏在淡淡酸味下面的丝丝鲜味。荷仙菇口感清脆,而另一种长得像是牛肚的菌菇则是贺兰山雪菇,如果没有人揭晓答案,想要凭口感来猜测,那也是相当之难。
外皮脆而肉质弹嫩,口感又类似熏鱼,和东南亚菜里的猪颈肉做法完全不同。
还有一道值得推荐的佳肴,那便是用上海熏鱼的制作手法烹调而成的猪颈肉。口感爽脆弹嫩,外皮是带有焦香和复合酱香的脆韧,在上海餐厅里绝对算得上是一道独门菜,不尝试的话可真的是走宝了。
百菜百味的精致体验
@椒点
你对川菜的印象是什么?是只有纯粹的辣味,还是花椒和辣椒的综合体,又或者是用“火锅”二字来覆盖一切?5年之前,人们的答案很可能就是“川菜不能吃,太辣了”,但现在,只要是个热爱美食的人,或许都能用“百菜百味,一菜一格”这八个字来回答你的问题了。
马家沟芹菜清脆无渣,配上脆嫩的牛百叶和蒜泥麻油小料,有点儿意思。
椒点开在腾飞大厦,对于常在徐家汇行走的人来说,算得上是个熟门熟路的地方。牛肚芹菜卷是凉菜里颇有特色的一道。烫过的牛肚裹上清脆无渣的马家沟芹菜,再蘸上特制的蒜泥麻油小料,滋味有点儿类似吃火锅,但少了红油的包裹,却多了一份辛香爽脆。
曾经有一段时间,歌乐山辣子鸡在上海人的餐桌上出现频率非常高,但随着水煮鱼、火锅等的轮番登场,这道经典菜也渐渐冷淡了下来。
歌乐山辣子鸡,上桌就是红彤彤的一大盘辣椒,但隐藏在其中的鸡块才是真正的主角。炸得金黄的鸡块裹上了辣椒的辛香,调味咸鲜,油脂混合嫩肉的烫口组合是绝对不能错过的经典之味。
带鱼到底有多长?4只手机连起来还不如它。
另一道视觉菜叫“一条疯狂的带鱼”,一米多长的带鱼装在鱼盆里端上桌,首先喂的就是手机摄像头。走泡椒风味的这道菜和平时江浙人家吃过的所有带鱼做法都不一样,酸中带微辣,咸味主导的风格十分特别。
餐厅新开,整体的装修风格就会显得更时尚一些,和传统印象中的川菜馆子大不相同。
顺便说一句,因为餐厅新开,所以每桌在就餐时都会送上一瓶意大利起泡酒,微甜的口感用来搭配川菜,也是相当合适的。
看着江景吃火锅的体验可能独此一家
@小龙翻大江
吃火锅这件事如果放在外滩,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反正我们去体验了之后,都还觉得相当有趣。小龙翻大江可能是全上海第一家开在“外滩一条街”上的火锅店,作为常年排队的火锅店小龙坎的升级版,这家江景火锅无论是从装修风格上,还是从菜品设计上都有点别致。
中间部分装的是不辣的白汤锅。从整体口感上来说,小龙翻大江的汤底和小龙坎比起来,显得更加温和一些。
餐厅内部空间大量采用了带有蜀地特色的精美装饰,隆重而不沉重,以此搭配陆家嘴天际线,倒是有些视觉上的碰撞感,如果再加上进门时候的那小桥流水和中式椅子的摆设,这种感觉可能会更为强烈一些。
血毛肚的出现有点儿偶然,据说是牛在受了刺激之后,胃部突然充血才会有此一物。听上去有点儿让人不忍心,但吃在嘴里的口感的确要比普通毛肚来得更嫩。“七上八下”,即可食用。
菜品设计走的基本上就是“出了这家店,你就吃不到”的路线了。血毛肚虽说价格不菲,但因为本身的数量稀少而金贵了起来。粉嫩的毛肚据说是机缘巧合的产物,100头牛里可能也产生不了一盘的量——虽然牛有4个胃,但能做毛肚的,也就一个而已。至于口感,那是爽脆中带嫩,跟你寻常吃到的浅褐色的毛肚可是截然不同的哦。
牛肉是真的嫩,但对于不吃辣的人来说,这道菜也真的是特别挑战。
双椒太极牛肉,吃的是牛肉的嫩滑以及久煮不老,但要是你不太能吃辣,这道菜可能会让你觉得有点刺激;野生水蜂子价格真不便宜,不过吃起来是真美味,小鱼下锅煮熟后的口感有点嫩有点脆,放进嘴里一嗦,肉就自动掉了下来,不管蘸不蘸酱料,都是满嘴鲜味。
野生水蜂子全部空运而来,很可能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菜品。
有意思的是,这家餐厅的服务生也全部来自四川,而他们名牌上的名字则分别来自《诗经》和《楚辞》,吃累了的时候聊聊天猜猜诗句,说不定就又多了一份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