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现阶段公共场所等疫情防控情况举行发布会。
在商超购物,怎么预防感染风险?出行时,如何乘坐网约车、出租车?外出就餐时,又该注意哪些防护细节?针对这些公众关注的问题,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详细解答。
购物保持距离,避开购物高峰
“在购物时相互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起码一米以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流波表示,为满足老百姓日常的生活需求,商店、超市不得不开门。作为消费者来说,应该尽量地减少到这些商店、超市去的机会,去了也要尽量缩短时间。消费者到这些地方去,应该是买东西而不是逛商店。
在购物时做好个人防护非常有必要。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所长施小明认为公众购物的时间尽量避开商场、超市购物的客流高峰期,比如说选择非周末的时间或者是早晨刚营业的时候,这样可以减少与其他人直接接触的机会。在乘坐电梯时,如果是到楼层比较低的地方购物,那么推荐最好走楼梯。如果是到楼层比较高的地方购物,那么建议优先使用扶梯。如果必须乘坐箱式电梯、电梯人多时,可以等候下一趟电梯,乘坐电梯的时候也要佩戴口罩,而且与其他的人员保持一定的安全问题。此外,要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并做好手卫生。
打车多开窗戴口罩做手卫生
出行时如何乘坐网约车、出租车?
张流波表示,出租车、网约车有比较独立的空间,出租车、网约车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确保司机没有感染,可以建立一个健康申报制度,进行体温检测,也要注意司机在全程都要戴口罩,经常做手卫生,这是对司机的基本要求。
二是车辆应该每天出车前对门把手、座位、扶手这些地方做清洁消毒的处理。
三是行驶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外面温度合适的时候尽量开窗,保证比较好的空气交流。
四是乘客上车前先打开门一两分钟,让它有一个空气交换的机会,也可以用消毒纸巾对可能碰到的位置做擦拭消毒,最关键是乘客乘坐的时候也要全程戴口罩,乘坐结束后也要做手卫生。
五是付费时提倡无接触式的付费。
远程出行别太早到车站候机楼
而对于远程出行的人员,张流波建议:
一是应该关注时刻表,别到得太早了。这样既可以降低候机楼、候车室人员的密度,也能够避免自己长期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当然这一条有些交通部门也有规定,提前2小时、3小时不能进站。
二是乘客进站时做好个人防护,全程佩戴口罩,尽量少接触公共设施和公共物品。少和陌生人做过多交流,要经常地做手卫生,当怀疑手碰到一些脏的东西以后尽快做好手卫生。
三是乘坐这些交通工具的时候要保持安静,避免喧哗。咳嗽、打喷嚏要讲究文明礼仪,要用纸巾遮挡或者用手臂遮挡口鼻。如果去卫生间,要注意扶手、门把手这些物体表面,当接触这些的时候及时做好手卫生。
四是条件允许时和临座隔远一点,隔着座位坐是最好的。
餐厅尽量无接触付款,最好打包
在餐厅排队和用餐过程中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张流波表示,排队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减少语言交流,与相邻的顾客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排队时如果要打喷嚏的话,用纸巾遮住口鼻或者是采用肘部遮挡措施。取餐时要避免用手直接触碰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在付款的时候尽量选择二维码等非直接接触的电子支付方式,减少采用现金结算。
在就餐前要选择表面清洁的桌椅,而且最好是靠近门窗等通风比较好的位置,要注意手卫生,可以用洗手液在流水状态下洗手,或者是用手消毒剂。在用餐的过程中,摘下口罩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口罩内侧的清洁,避免污染。避免面对面就坐,最好是同向就坐,而且相隔的距离最好是1米以上;尽量缩短就餐时间,减少同行人员之间的交流,如果餐厅人员比较多的话,打包是比较好的选择。就餐结束以后,要立刻离开餐厅,减少在餐厅的逗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