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滚动 > 正文

九楚团队药姑山中医文化根植之旅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还记得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吗?真实的桃花源又是什么模样呢?

7月25日-26日,九楚团队一行30余人,满怀激情,穿越瑶族历史上早期千家峒洞口,来到了桃花源药姑山,开启了九楚膏滋中医药文化的寻梦之旅。

 

药姑山下的水口铺是九楚膏滋紫苏种植基地。站在谷口,一阵清新的山风拂面而来,挟着馥郁的芳香,似远似近,阵阵袭来,让人拼命地想去捕捉它的气息。放眼望去,却是一片无垠的紫色海洋。

“那就是紫苏吧?!”团队里的帅哥靓女们迫不及待地向“紫海”奔去。

书上说,紫苏又叫桂荏、荏苒,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有特异的芳香,可以入药也可以做菜。是的,紫苏煎鸡蛋就是一道非常可口的佳肴,总让人情不自禁;在烧煮鱼汤时,如果放入几片紫苏叶子,不仅可以去除腥味,还可以让鱼汤更加鲜美。而作为药材,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籽的药性都不尽相同。紫苏是药姑山的道地中药材,也是九楚膏滋的君药。药姑山周边一直保留着“五月五收艾叶、七月半收紫苏”的传统和女性经期、孕期服食紫苏鸡蛋红糖汤的习俗。

一生穿紫袍,半世嫩夭夭。散表依香叶,宽肠有籽料。安胎何所倚,梗骨不辞劳。及老从容去,休成九楚膏。

这里没有污染和喧闹,天蓝蓝的,风柔柔的,满目全是紫色,但紫得并不单调,有些叶子是双面紫,紫得纯、紫得亮,有些叶子是单面紫,紫中透着鲜绿。

“我种植的紫苏从来不用化肥、除草剂及其它农药,全部采用地膜、饼肥有机种植,水源优质、土壤优良、空气清新、阳光充足、远离污染,绝对绿色、纯天然,在合适季节采收,确保药材道地、药效最佳。”紫苏种植基地负责人、90后新型农民楷模、诗者胡雄文说道。

莽莽药姑生紫烟,由来造化弄奇妍。孰言邑野无金地,别是瑶乡有洞天。善草娉婷栖井圃,仙苏绰约入膏田。牛衣岁月知何苦,自古英雄出少年。

“紫海”随风起伏,恰如一朵朵紫色的浪花,荡起潋滟的波光。有的在低语,有的在点头,有的在欢笑……闭上双眼,冥想,呼吸,仿佛沉浮于海浪之中,眩晕在梦幻世界,让人如痴如醉。

模特们、美女们、帅哥们在“紫海”中穿梭、跓足,不停地变换着Pose拍照,又时而低下头,凑近它,欣赏它,触碰它,贪婪地吮吸着那独特的馥香,恨不得将这片“紫海”收入心底。

枝上金莺催晓,小庭宠沐初阳。 丘园姿色自苍苍。 临风信步,笑靥扑清香。 记得弱年光景,家中少有钱粮。 枯身难耐夜来霜。 热消寒散,一一紫苏汤。——《调寄临江仙》

一条小溪掩映在树木和花草之中,蜿蜒穿梭,如此灵巧,像少女裙上婀娜的飘带,又像纯净清透的水晶,但却是柔软的。脱下鞋子,褪掉袜子,站立在溪水中,一股清凉从脚底立刻传遍了全身,那些暑热、那些疲惫,一下子全都飘散得无影无踪。

药姑山,也叫箬姑山、龙窖山,坐落在长江中游南岸,为幕阜山余脉,跨湘鄂两省四县:临湘、通城、崇阳、赤壁,方圆200多平方公里,素有“瑶祖故里”、“天然药库”、“佛道圣地”、“红色之乡”、“人间仙境”之称。

车沿着蛇形公路盘旋而上,这山之险、峰之高、路之陡,似乎前所未有。穿过一个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山坡上的梯地,星星落落的石寨、石洞、石井、石台等原始石群文化遗址,还有随行的咸宁市龙窖山瑶文化旅游开发促进会秘书胡艳彬的介绍,无一不在表明,这里就是瑶族历史上早期千家峒,是古瑶先民居住过的桃花源。

登上药姑山顶,层峦叠嶂的大山小山全在脚下,突然感觉胸怀荡涤、返璞归真。那些不知是云还是雾的白色岚烟在群山中轻柔飘动,与山峦共舞,真有种“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向左望去,烟雾中的洞庭湖像披着轻纱,在阳光下泛着波光,若隐若现;向右望去,整个通城县城纳入了眼底,显得那么渺小……

楚邑仙都,江南名胜,药姑山色空濛。 层林叠翠,唤取杏花风。 道是三姑寻药,游歌罢、羽化升空。 白云寺,雷公飞瀑,松影玉葱茏。 武陵人去远,桃源依旧,不见陶公。 又说是,瑶风楚韵遗踪。

此去千年梯地,淹没在、草莽丛中。 从今后,一帘春梦,都付与樱红。

——《调寄满庭芳》

从山上下来,经过白云观。白云观原名白云寺,始建于周,昌盛于唐。现在的白云观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民间人士募捐重建的,不免有些破落。观里已没有僧人,也没有道士,几块废圮的古寺柱梁石基倒在一旁,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寺前一弯流水,哗哗流淌,很清澈。翻开乱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溪边一棵菩提树,长得枝繁叶茂。随行的胡雄文兴致勃勃,挽着一个药篮,拿着一把药锄,钻进白云观右侧的密林幽篁之中。一会儿工夫,就装满了一篮野生药材。

循着那潺潺流水向西而行,来到了雷公崖,远远地就听见泉水叮咚作响。胡艳彬说,这些天雨量小,山涧水少,瀑布的声音和气势要比平时小许多。

沿着一条陡峭的崎岖小路来到崖底,一条长长的瀑帘从山顶垂下来,清澈的泉水撞击在突兀的山石上,溅起朵朵银白色的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晶莹剔透,犹如一颗颗银光闪闪的珍珠。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徜徉在龙潭里,嬉戏、抓蟹、拍照,蝉声、水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全然不顾水花打湿了身上的衣衫。

此山别有一壶天,飞瀑垂帘骇阅川。绝壁修心闲咽日,惊流洗耳卧听泉。无忧世上横行蟹,可耐林中聒噪蝉。本是寻常田舍子,江湖放浪比神仙。

西冲是李时珍到药姑山采药时的居住地。在西冲的小广场,矗立着一尊石像:李时珍身背药篓,手握药锄,凝神平视,行于山石之间。

李时珍旧居是一间两进的小堂屋,已经破烂不堪,前面已经没有了大门。隔着一个小天井,上堂屋的房梁上挂着一块匾,上书“李时珍旧居”几个字,很显然是新挂上去的。堂屋内室正中摆放着一尊金色的李时珍雕像,堂屋两边挂着几个镜框,记述着李时珍与药姑山及西冲人民结缘的故事。

药姑山钟灵毓秀,风景优美。山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众多,储量巨大,有草本、木本、藤本、真菌等植物1700多种,被誉为“江南天然药库”。据大坪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学者、诗人胡柳成先生介绍,李时珍在三次科考受挫后,便弃儒学医,一心投入到了医药研究之中。为编写《本草纲目》,1558年,年届40的李时珍带着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采药,历经数月,足迹踏遍药姑山。药姑山成了他采集药材和研究药物学的重要基地。李时珍曾惊叹“箬姑山上百药全,只缺甘草与黄莲”,并在药姑山的白云寺与老僧促膝夜谈、品茶作对,留下了“橘皮橘核橘络同果功有异,苏叶苏梗苏子共根效不同”的佳话。

荏苒光阴五百年,西冲旧地忆前贤。信知科举难修事,便向杏林师草玄。云路撩开千里月,芒鞋踏破九重天。僧邀古刹听禅语,道问青峰下夕烟。举正承流勘缪误,桄充故典补亏全。历经数载方攸尔,稿易三番复涣然。济世书成医有据,悬壶人去众推先。但凭珍籍尊药圣,宇内至今佳话传。

在李时珍旧居,九楚膏滋的专家团队进行了一个简短座谈。九楚品牌创始人李英卫先生介绍,九楚文化来源于药姑山中医药深厚的文化底蕴;九楚膏滋依据经典古方,依从中医君臣佐使原则精细组方,以古法熬制而成,专供女性不同生理期调理使用,无需体质辩证;九楚膏滋系列产品选材严格,对产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要求极高,均选用药食同源道地药材,如山东阿胶、宁夏枸杞、陕西桃仁、浙江桑葚、湖北紫苏、神农架蜂蜜等纯天然本草等,材质珍贵,绿色安全。

两天来,九楚团队不畏炎天暑热,不怕山高路险,团结互助,一往无前。九楚团队感恩药姑山赐予我们能量和决心,根植于药姑山之魂的九楚膏滋,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中医药精髓发挥好、传承好,为中医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优秀的领头人带出优秀的团队,优秀的团队打造一流的产品。九楚膏滋,一款放心产品,值得你信赖,你值得拥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