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卫青、霍去病成为皇亲国戚纯属偶然,而成为横空出世的“帝国双璧”又是必然。那么,卫青,霍去病何许人也?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同母弟,而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可谓是一门皆豪杰是也。关于这,还有一段好的故事呢。
据《资治通鉴》记载:上祓霸上,还,过上姊平阳公主,悦讴者卫子夫。子夫母卫媪,平阳公主家僮也;主因奉送子夫入宫,恩宠日隆。陈皇后闻之,恚,几死者数矣;上愈怒。
从以上这段文字,就知道作为歌伎的卫子夫得到风流倜傥、金屋藏娇的汉武帝的临幸纯属偶然,出身低微的卫子夫,能成为后来汉武帝整肃后宫的“最利砍刀”是运气好的缘故,却由此催生了汉朝名将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个的大概故事是,大约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三月三”节,皇帝到霸上举行祓除仪式(开春祭典),回途中顺便去探望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公主的老公平阳侯曹寿是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叙一下旧,增进一下感情,不料却由此让汉武帝的后宫大乱,皆因平阳公主也是一个很有政治谋划力的皇族女人,于是从此改变了皇后陈阿娇的命运。
平阳公主因为见到自己的姑姑刘嫖因献女给自己侄子皇帝做老婆而地位显贵之后,也有心学学姑姑的手段来取得显贵地位,所以平时就有心在封地搜罗各色美女以献给皇帝弟弟,这不,弟弟还自己送上门来了,于是不失时机地在酒宴上展示侯府的各色美女取悦弟弟,而当楚楚动人的歌女卫子夫出场时,刚润喉清唱几嗓子,就给了风流倜傥的汉武帝眼前一亮的感觉,直勾勾地看着卫美女,聪明的平阳公主知道有戏,于是在弟弟去卫生间时,机灵地派出卫子夫前去“照应”,这一去就是半晌,也玉成了一段佳话,受到皇帝临幸的卫子夫从此跟随入宫,经历了一番磨难,终于成了皇后。
卫子夫在宫中的日子当然不会很太平,就因为一个善妒的阿娇,当然是斗个你死我活的,阿娇还为此寻死过几次。
话说卫子夫的母亲卫媪,是平阳公主家的奴婢,卫媪和平阳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也就是卫子夫的同母弟,卫青长大后在平阳侯家中当骑奴,很有点能力和军事天才,当时也交了很多道上的朋友。
因为怕卫家势力坐大,于是大长公主刘嫖就伙同女儿阿娇,绑架了当时还未成气候的、后来打败强大匈奴的名将卫青,把他囚禁起来准备杀掉,幸得卫青的好友骑郎公孙敖和各位勇士帮助他越狱给救了出来,免遭杀害。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汉武帝得知卫青的不幸遭遇后,怒不可遏,原来对没有子嗣的阿娇皇后就有意见(因为窦太后的缘故隐忍了一阵子),从此就更加冷落自己的皇后表姐。与此同时,卫家因祸得福,大难不死的卫青火箭式升官,又是侍中又是建章宫的宫监,不久升任太中大夫,赏赐上千金的。汉武帝还正式册立卫子夫为夫人,地位直逼皇后。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卫家也由此多有赏赐,卫子夫的兄弟姐妹基本上都得到升官发财的机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卫子夫的两个姐姐都嫁给了大官或者官二代,一个嫁给太仆公孙贺(后为丞相),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她和平阳府家人霍仲孺私通而生霍去病),嫁给了计王陈平的曾孙陈掌,陈掌由此升为詹事,光宗耀祖是也。
于是,汉武帝的两大名将卫青和霍去病都和卫子夫沾上了亲戚关系,也正是这两个深入虎穴的大将,让匈奴人闻风丧胆,成就了汉武帝的千古武功。
正因为立心要同匈奴决一死战、成就一番绝世武功的汉武帝的锐意军事改革,精心组建皇家骑兵,加上卫青和霍去病等猛将的横空出世,为横扫匈奴准备好了物质条件和干部基础。
如狼似虎专抢别人东西的匈奴人差点被人“关门打狗”全军覆没,恼羞成怒之余,从此也绝了和亲之心,既然已经卯上了劲,那就甩手大干,大家开打吧。所以,匈奴人常常骚扰汉朝边境,进攻要塞,小仗打个不断,尽管此中需要中原物资的匈奴人仍然保持和汉朝的边贸交易。
面对咄咄逼人的匈奴军队,“帝国双璧” 卫青和霍去病两甥舅正好有了“表演时间”,从此推上了历史前台。
也正是在剿灭匈奴的伟大反击战中,在此种重要交战平台上成就了卫青的威名,由骑奴变成大将军(皇帝之下的最高军政首脑,位于丞相之上),堪称史上出身最低、功劳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而霍去病也据此“封狼居胥”,声名远播,留下一串传奇。尤其是卫青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歼敌七百,由此打破了自汉立国以来“逢匈必败”的魔咒,终于治好了“恐匈症”(中国足球居然也曾有一个“恐韩症”),并由此开始了其光辉灿烂的七战七胜神话,以武钢车阵大破伊稚斜单于(军臣单于之弟),让匈奴人闻风丧胆,现在想来还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