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刘邦当皇帝后,每天都给亲爹喂一种“好吃的”,不久亲爹向他告饶

刘邦当皇帝后,每天都给亲爹喂一种“好吃的”,不久亲爹向他告饶

都说汉高祖斩白蛇举义旗,说刘邦是白帝子,落生凡间是受了父命诛灭暴秦,拯救饱受苦难的百姓。今天,笔者就带您各位一起了解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皇帝。根据史书在记载,刘邦生在今丰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他的父亲一辈子以务农为生,家里面有几亩薄田,日子还算过得去。兄弟四人,他排老三,自小就备受父母兄长的宠爱。可以说,放任不羁、大大咧咧的刘邦在父母的娇惯下,他是典型的寒门家庭里的富二代。

刘邦当皇帝后,每天都给亲爹喂一种“好吃的”,不久亲爹向他告饶

刘邦虽然生长在阡陌之间,却无意农事。甚至非常地反感干农活,这还不算,他还很讨厌读书。在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曾经把他送到私塾里跟随先生读书求学,刘邦却觉得是一种折磨。作为一个资深的厌学少年,他特别贪玩,逃课更是家常便饭。教学甚严的老师常常追到他的家里教训他,刘邦和老师尚好的关系也逐渐破裂了。刘邦怠于农事,经常找各种理由不干活,老人精的父亲被刘邦伤透了心,说刘邦注定没有出息,不会出头。

刘邦当皇帝后,每天都给亲爹喂一种“好吃的”,不久亲爹向他告饶

刘邦听了很憋屈,总是在心里默念父亲的话,作为警戒。相传在他当了皇帝以后,当着百官的面询问父亲:“您说我和干农活的兄弟们相比,有没有出息?”刘父哈哈大笑。

刘邦当皇帝后,每天都给亲爹喂一种“好吃的”,不久亲爹向他告饶

刘邦虽然当了皇帝,却从没有忘记之前别人对他的态度。刘邦的性格虽然大大咧咧的,不却也是一个人精。年少的刘邦结交了很多的朋友,他经常带朋友们去嫂子家蹭吃蹭喝,却没想到,也引起的嫂子的反感。”有天下午,刘邦赌钱输光了能赌的东西,连饭钱都没有,饥肠辘辘的刘邦就又准备去寡嫂家蹭饭。刘邦的大哥早亡,寡嫂一人带着孩子清贫的生活着,靠着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和孩子。可刘邦到真是个不开眼的,不说帮嫂子一把,还经常带一群狐朋狗友去嫂子家蹭饭,一天两天还好,时间一长,他的大嫂就开始害怕他的到来。

刘邦当皇帝后,每天都给亲爹喂一种“好吃的”,不久亲爹向他告饶

所以,在刘邦又准备蹭饭的一天,他大嫂一看见刘邦呼朋唤友的身影,就急忙跑到厨房,拿起铲子使劲地刮着大锅,让大锅发出很大的声音。潜意思就是:“我已经吃完饭了,没有吃的招待你们了。”刘邦刚到嫂子家,就听到乒乓的刷锅声音,他自然明白嫂子已经吃完饭了,就准备带着小弟们离开。可巧不巧,刘邦因故走到厨房,就看到了刚做好的饭菜正摆在桌子上。刘邦是何等聪明之人?他立刻明白了嫂子的意思,就赶忙走开了。刘邦也就此记恨上了寡居的长嫂。

刘邦当皇帝后,每天都给亲爹喂一种“好吃的”,不久亲爹向他告饶

当刘邦成为天下的主宰,把一大堆亲戚都封赏为王候,却唯独忘了他大哥一家,对亲侄子没有任何的封赏。还是刘邦的父亲不忍心孙子继续贫困的生活,就向刘邦求情。刘邦一一解释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表明不是自己无情。

最终在父亲的亲情攻势下,刘邦还是勉为其难的封了侄子为羹颉侯。羹颉,也就是刮锅的意思,其中之意可想而知。值得一提的是,刘邦对待亲戚是真的没得说,他后来还封了大嫂为阴安侯,其人也是中国第一位女侯爷。

刘邦当皇帝后,每天都给亲爹喂一种“好吃的”,不久亲爹向他告饶

既然说到了刘太公,这里笔者还有一个小故事。说来这刘父也是个奇人,有一次老汉正在大快朵颐吃着饺子,突然听到刘邦要回来,刘老汉急忙把面前饺子呑下,差点窒息。刘邦冷哼一声,转身而去。当日后刘邦为父亲建了一个新丰城,也不忘挖苦父亲,特意嘱咐下人要顿顿给父亲做饺子。刘太公有苦难言,只能舍去了父亲的脸面,亲自向刘邦求饶,才吃到了别的食物。

刘邦当皇帝后,每天都给亲爹喂一种“好吃的”,不久亲爹向他告饶

这刘邦一家子,净出些人才!不过也正是这些活生生历史,让我们得以了解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了解了刘邦。通过那些流传下来的故事,我们眼中的刘邦不再是那个端坐宝殿的至尊,而是和我们一样拥有独特性格的活生生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