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全球化》副总编王晓红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1日电 “现在对海外投资形势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中国已经是一个对外投资的大国,二是‘十三五’时期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黄金机遇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全球化》副总编王晓红在“财经中国V论坛:中国‘智’造新机遇”上如是说。
王晓红解释说,过去中国是一个吸收外资的大国,2015年开始出现了资本净流出,实际上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海外投资大国。从投资流量来讲中国目前排在第二位,存量排在第八位。从投资总量上来讲,中国就是海外投资最多的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投资的名列第二位的国家。
王晓红认为,要把握海外投资的机遇期,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第一,要走出去,走出去以后要融入当地的本土,成为一个真正的当地企业。现在30%的企业投资不成功,主要是因为本土化程度低。
第二,还要发挥民营企业优势,要把战略重心从国企向民企转变。国外尤其是美国,关键性产业和关键性领域不让中国国企并购,因为有政府背景,民企就没有这个问题,是完全市场化竞争,这是民企特有的优势。
第三,中企海外并购要考虑到拓展空间,欧洲和美国拥有先进技术,高新企业可以将欧美作为重要的投资区域。
第四,要考虑到“一带一路”给投资带来的机遇。将中国企业自己研发的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去扩散、去推广,“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有大量的市场和需求,这些都是中国非常好的机遇。
第五,自贸区也会拓展高技术投资的空间,现在中国对外共签署14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将来“一带一路”沿线可能会更多的自贸区,这些都会拓宽我们的高技术投资的空间。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我想这个智有几个涵义,一个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新一代的互联网技术和新技术的产生,制造业要从传统的制造向智能制造,包括绿色制造和服务制造来转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力。
这个企业的国际化,制造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国际化问题,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我个人认为我们制造业的海外投资,总体上来讲还是上升的。去年因为关于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问题也当然出现了一些可能潜在的风险的因素,比如说金融风险,并购的风险,所以我们中央也发的有关的文件,主要是防范风险,这一点并不影响我们的趋势。我个人认为,现在我们对形势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说我们已经是一个对外投资的大国地位,和我们在新时期,尤其是十三五时期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黄金机遇期,我觉得这两个基本的判断是要有的,为什么这么讲?
过去我们是一个吸收外资大国,2015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出现了资本净流出。实际上我们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海外投资的大国。我们现在从投资流量来讲是排在第二位,存量是排在第八位。去年我们的增长率是44%的增长。所以,应该来说从总量上来讲,我们就是海外投资最多的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投资的名列第二位的国家,所以我觉得我们要认识到这个地位,那么,下面的思路,我觉得要围绕着这样一个大形势来考虑我们的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