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我不是堂吉诃德 敢于冒险但也能宽容对待失败
去年7月4日,乐视网宣布大股东贾跃亭持有的5.19亿股股份被冻结,紧接着7月6日,贾跃亭辞任乐视网董事长。7月16日,孙宏斌还是公开支持贾跃亭。他说道:“老贾手上还是有好牌,他还年轻,我们应该有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氛围,应该支持老贾这种义无反顾的企业家精神。不盖棺不定论。”
7月21日,孙宏斌当选乐视网董事长。
不管贾跃亭的董事长辞得是有多么的心不甘,也不管孙宏斌的董事长当得是有多么的不情愿,后来的事情,都让“厚道”的孙宏斌有些力不从心。“老贾连一片羽毛都不肯放弃。”去年9月,融创召开中期业绩发布会,孙宏斌当众洒泪。
按照孙宏斌的想法,乐视网和乐视非上市公司应该切割。但“快刀也斩不断乱麻”,由于乐视体系的复杂性,导致非上市公司所欠的乐视网的应收账款迟迟还不上。关联交易应收账款成了“死结”,时间拖得越长,资产残值越低,越不够填坑。
在这种情况下,孙宏斌建议将非上市公司体系的业务全部处理掉,用于还款。去年5月,在融创中国业绩发布会上,孙宏斌曾公开表示:“乐视体系未来就是上市公司和汽车两部分,非上市公司该卖的卖掉,该合作的合作,汽车部分贾跃亭该怎么弄怎么弄。”
但自负的贾跃亭从来不会听从旁人的意见。有人开价数亿元收购乐视商城,他说不;有人开价50亿元收购乐视金融,他说不;有人开价100亿元收购易道,他还是说不。
一位贾跃亭公司前管理团队的高层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孙宏斌在公司治理方面很有经验,他向贾跃亭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无奈贾跃亭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他极度自负,只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不管是谁入驻乐视,都会跟他起冲突。”
去年9月26日,乐视网更名为“新乐视”,目的是让上市公司体系和乐视控股的非上市体系更彻底地完成切割。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11月21日,乐视网宣布向融创申请借款5亿元和12.9亿元;今年1月19日,乐视影业装入乐视网的计划宣告失败。
今年1月24日,停牌近一年的乐视网复牌,前后录得14个跌停,截至春节休市前股价从15.33元跌至4.42元,市值跌去四分之三。就在乐视网复牌的前一天,孙宏斌在线上投资者说明会上无不感慨地说道:“人有时候要敢教日月换新天,有时候也要愿赌服输。”
2月27日,正在参加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开幕式的孙宏斌心事重重,一直在手机上处理业务。当晚乐视发布2017年业绩快报,显示2017年亏损116亿元。就在同一天,西部证券(10.030, 0.02, 0.20%)一纸公告又曝光贾跃亭股票爆仓。
孙宏斌是否会再次接盘成为舆论猜测的焦点。在乐视2月23日的股东大会上,乐视网总经理刘淑青表示:“老孙对乐视还是非常支持的,个人精力投入还是非常大的。”不过,在贾跃亭传出爆仓消息后,乐视网表示目前暂无接盘计划。
尽管投资乐视在外界看来似乎是孙宏斌不小心把自己套进去的局,但孙宏斌已经能够坦然面对。他认为,应该对失败更加宽容。
在亚布力论坛上,他公开表示:“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国的文化不一样,美国文化喜欢当英雄,中国文化喜欢看别人当英雄,如果别人失败了,看热闹也很开心。但我就觉得我们应该去帮助那些失败的企业家,我现在去帮助一些企业,即使他们做不成,我赔了钱,但心里还是开心的。”
房地产的下半场
最近半年,孙宏斌很少在公众场合表达思想。他的最后一条更新微博批评了彭博社的“标题党”,暗指彭博去年报道的华融暂缓与融创签约的消息不实,断章取义;还指责瑞信对融创的分析报告“荒唐无脑”,称“为投资中国的境外投资者感到担忧和悲哀”。
根据瑞信去年6月发布的报告,该行认为,应该把融创作为A股来对待,称其未来甚至有融资可能性,增加负面因素,维持“跑输大市”评级,目标定价3.4港元。
去年9月1日,瑞信将融创目标价由3.4港元大幅提升至10港元;去年11月29日,瑞信更是一反常态,发布研究报告将融创目标价大幅提升近300%至37.9港元。
瑞信立场大转变的根本原因是去年7月19日,融创以438.44亿元收购13个万达城91%的权益的“世纪并购案”。瑞信认为,融创向万达收购文旅项目可有助提升其价值,同时提升土地储备。
孙宏斌解释了收购背后的逻辑——投资“美好生活”。他认为,房地产的下半场就是投资“美好生活”,“现在提倡消费升级,文化、旅游、娱乐、养老、休闲、教育,这些是下一步我们要投的。”
孙宏斌透露,完成了万达商业的收购后,融创手上有超过2000亿的文化旅游物业。“我们随便一个项目都是一两百亿,这说明文旅资产的投资门槛很高;但另一方面,这个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又很低,可能只有1%,基本不赚钱。”孙宏斌说道。
价格高昂回报率又低,为什么还是要投?对此,孙宏斌给出了答案:“因为高端旅游文化的供给量非常少,是稀缺的东西,而且投资门槛又高,所以能投的人就很少。但是文化又是个长期增值的东西,未来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