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滚动 > 正文

浙江遂昌:打造国家公园中的大花园

本网讯(记者罗雪斌 )浙江丽水已成为生态文明排头兵与模范生。因处处是景,处处是文明,浙江省委、省政府欲想把丽水打造成国家公园。如何争先进位大赶超,努力开辟两山新境界?遂昌县以大学习、大调研,努力在国家公园中建好大花园,奋力开辟两山新境界,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大发展。

浙江遂昌的优势在于生态、在于山水,是浙江大花园中的核心区。随着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遂昌名气越来越大,有诗画湖山、有特色王村口小镇、有千佛山等生态财富加快着财富转化,遂昌民众的腰包鼓了起来,正以最幸福的姿态奔向小康生活。

丽水市委书记张兵大年初一在遂昌调研时指出,希望遂昌“进一步拉高标杆,实现全市领跑”。

遂昌如何做到领跑者呢?请看发自遂昌的报道。

抓住乡村振兴机会 把乡村打造成生态美景

农村美不美、富不富,这是乡村振兴关键所在。如何把乡村生态资源变成财富资源?遂昌县委、县政府努力打通财富转化最后一公里。

湖山乡因水、因生态而名气在外。这里一方民众曾一度守着绿水青山却不见金山银山。这里民众急,这里的领导急。如打通生态财富转化的通道?

遂昌县委书记毛建国告诉记者说:“守着巨大的生态财富宝藏不能为民众所用,这是最痛苦的;要让乡村振兴起来,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智慧,打通财富转化的最后通道。”

湖山乡党委、政府立足村集体“山、水、房”资源,因村施策,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激发集体经济从“单向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化,实现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如今空房聚“财”气、 湖水产“金”鱼 、山林增“资”色,实现了乡村振兴。
“湖山乡红星坪村小木屋‘诗里湖山’能为村集体每年增加约20万元收益。”红星坪村村委主任曾鸿说,民宿总投资400万元,是财政部门“一事一议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民宿由村集体打造好,并打包出租给第三方机构“诗里”运营。

由于交通、信息等因素制约,坪峰村曾是一个农民增收缓慢,村集体经济较薄弱的村庄。2014年,坪峰村依托村庄临水优势和库区政策,提出“集体控股+农户入股”股份合作的模式,总投资67.5万元,发展渔业特色养殖。

远在金华的坪峰村村民罗洪明拿到了第一笔分红。三年前,他利用闲钱入股3万元,按造股金比例分配,短短三年老罗轻轻松松拿到2万元。“年年有分红,就是年年红。”这可乐坏了老罗。在12月初,像罗洪明一样的19户村民拿到近30万元的分红。

遂昌三名90后白领被乡愁牵引着回乡创业。他们各自施展才华,发挥合伙人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初步实现了创业梦想。民宿掌门人苏文一作为青年代表在央视《开讲啦》分享他的“乡村梦”。主讲人、乡村生态文明研究专家张孝德对他赞口不绝。

利用闲置房屋和水资源是湖山乡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两种模式,在湖山,丰富的山林资源是各村集体增收的另一大法宝。通过引导各村积极争取农办项目扶持资金,成立村级资金互助会,由村集体统一运营,农户以山林资源为抵押,向资金互助会申请贷款,村集体委托邮政储蓄发放给农户用于农业生产发展,每年获得利息三分之一返还村集体。

“该运作模式,不仅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可有效促进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是实现‘双增收’的好途径。”湖山乡党委书记陈海标介绍,接下来,湖山乡将积极探索新型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模式,开展村集体经济联建项目,红星坪、奕山、长安、坪峰四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抱团发展精品民宿,预计可增加收入20万元。

为乡村振兴筑起红色堡垒,遂昌王村口镇“党建+旅游”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我们利用‘红色剧场’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党员的创新能力,排练出具有特色的‘红色节目’,让游客能够留下来、住下来、玩起来。”桥西村党支部书记华秋长说,“只要游客感兴趣,我们就能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从而实现乡村振兴,达到村民增收的目的。”

除挖掘传统的红色文化底蕴外,去年王村口镇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启动了主入口公园、农贸市场、防洪堤水景观公园、文旅街区复原等工程项目。项目建设中,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选优配强“领头羊”,凝聚村级党组织的力量,村党员干部,1800多人次冲锋在外墙立面改造、整治乱堆放、清理“牛皮癣”、拆除旱厕、棚屋等一线。

党员干部带头扮靓乡村,红色小镇迎来了美丽的“蝶变”。如今,借鉴了井冈山模式的浙西南干部培训学院,先后接待各类培训班90余批次;红军帽、手工布鞋、手工蓑衣等手工产品,成功转化为旅游商品;古镇记忆墙、红色绘画标识等红色元素,使得红色风情小镇具有历史感、革命感、厚重感,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和充满古镇风情的红色小镇已逐渐显露。

“通过‘党建+旅游’的方式,镇、村党员干部主动带头,带领周边百姓主动参与旅游、服务旅游,成为旅游的主体,不仅营造了浓厚‘党建+旅游’的氛围,同时也让来古镇旅游的游客,感觉更加温馨、舒适。”王村口镇党委书记徐土松说。

管线下地了,古街美化了,垃圾清除了,河道整洁了……如今再次走进桥西村,游客眼里看到的俨然已是一幅洁净、美丽、古韵的美丽风光图。

新时期如何以“党建+旅游”的方式,开发农村旅游产业的新时代?遂昌的答案是将党建元素融入“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全过程。龙洋西滩村茶园自然村以党员示范户、志愿服务站为基础的“党建+民宿”发展模式;应村西山头村以党建为引领,成功谋划辣椒、萝卜条等农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的“党建+集体经济”增收模式等旅游项目28个……党建元素与全域旅游的有机融合,让遂昌旅游产业的一张蓝图绘到底,农村旅游业态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格局。

遂昌文化底蕴深厚,好川文化、汤显祖文化、贯休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争奇斗艳。近年来,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乡村文明促进会,为“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试点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全力建设慈孝之乡、文化遂昌,打造乡风文明最美县样板县,以乡风文明建设的新成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对于乡村振兴,毛建国书记认为,关键要做到“表里如一”,即要强产业富口袋,也要兴文化富脑袋。如果仅仅是把环境打造好,把产业发展好,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还只是停留在“金玉其外”的阶段,我们要让乡村文化、乡风文明这些最重要的“里子”活起来、丰富起来,这样的美丽乡村才是有内而外的美。

如今,遂昌乡村已建成“远可看、近可游、居可养”的最忆乡愁美丽乡村。

去年,遂昌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4.86亿元,培育农产品旅游地商品生产经营主体58个,转化农产品旅游地商品54个,旅游地商品年销售额达5.07亿元。

打造国家公园中的蓝天碧水 发展生态工农业

碧水,蓝天,这是人类最为喜欢的色调。如何确保这种色调?遂昌县委、县政府把好了工业绿色发展关、把好了农业生态发展关。

盘活空间促转型,释放产能添动力。遂昌生态工业“腾笼换鸟”一年换出7亿元新项目。

“我们公司一定紧盯市场发展形势,牢守生态环保底线,做优产品质量,精心打造市场核心竞争力,为遂昌生态工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11月1日上午,在遂昌县大桥工业园区举行的“腾笼换鸟”项目集中投产仪式上,浙江永上特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志坚信心满满地说。

以“腾笼换鸟”为突破口和主抓手,短短一年时间里,大桥工业园区已先后成功引进项目22个,总投资达7.45亿元,盘活闲置工业用地432亩、标准厂房16.7万平方米。昔日杂草重生的闲置厂房重新焕发生机,荒凉寂静的宝贵土地重新得到利用,老园区开始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活力园区。

去年以来,遂昌县着眼强县富民目标,加大政府结构性改革力度,提出构筑工业转型升级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健康产业区“三区共竞”发展格局,全力做好“理顺机制、打实平台、加强保障、优化服务”各项工作。这其中既实施了工业企业项目“零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又出台了《遂昌振兴生态工业三十九条》等扶持政策,完善了投融资机制,建立了中小微企业帮扶基金……每一拳都打在“七寸”上,拳拳重招,招招见效,生态工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为了给企业提供更优质、更全面、更到位的服务,在创新“点将招商”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借助“腾笼换鸟”项目集中开工契机,全县又掀起“百名局长帮百企”活动热潮,精准服务帮扶企业,齐心合力助推发展。

“‘腾笼换鸟’换来了发展新空间,局长帮扶助力发展好氛围,笼子腾开了,‘麻雀’飞走了,‘金凤凰’进来了,遂昌生态工业在健步搏击蓝天。”遂昌县经济商务局负责人欣喜地说。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今日的投入结构就是明日的收入结构。实现县域经济稳健发展,需要一大批项目,尤其是一批‘大好高’型的生态工业项目支撑。通过‘腾笼换鸟’,遂昌生态工业实现了凤凰涅槃,转型发展打开了新篇章。”遂昌县委负责人说。

遂昌县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于2015年底开始创新打造“绿色惠农卡”信息平台,致力于解决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的“化肥农药减量难、补贴专款专用难、生产全程追溯难”等问题。截止目前化肥农药减量幅度年均达12.6%,平均每年整合的1680万元惠农补贴资金均用于农业生产,农业投入品和社会化服务全程有据可查,有力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后得到省、市领导肯定,并建议各地学习借鉴。

破解民生难题 提升大花园中民众幸福指数

办事难,难办事。这是民众以前普遍认可的事。如何改变这种困局?浙江省委、省政府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办成了民生工程、精品工程。

遂昌立足民生,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跑出了加速度,跑出了一片民众点赞声。

近日,遂昌县建设局、国土资源、人防、消防、气象等部门及五方责任验收单位联合上门,对“遂昌工艺级萤石深加工项目技术改造工程”进行了现场实体验收和资料的审查,并当场签署了现场验收意见,破解了“竣工测验合一”最难点的“联合验收”难题。

“从原来申请材料42项减少到16项,跑8趟变为跑1趟,整个验收过程从80天变成20天,给我们企业节约了时间。”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工程项目负责人陶立群深刻感受到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高所带来的便利。

一年多来,遂昌立足山区实际,先后策划出台“瘦身计”让群众企业轻松跑,“变形计”让群众企业加速跑,“云上计”让群众企业不用跑,“下沉计”让群众企业门口跑,“走心计”让群众企业满意跑,“拓展计”让群众企业高效跑。不断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改革落到实处,探索出跑改工作的“山区经验”。

“群众改革满意率99.5%,位居全市第1、全省第4”——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满意度调查中的这组数字衡量出群众和企业最真实的获得感。数字的背后,凝结着遂昌“跑改人”的脚印和汗水。

程文威是遂昌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科科长,为了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开工建设,从年初开始,近30名像程文威一样的干部化身代办员,为入驻企业提供私人订制服务。大到为企业做市场调查,小到帮企业准备审批材料。渐渐地,部门内部流转越来越顺,审批时间越来越短,入驻企业越来越多。

在全面推进以“最多跑一次”为总牵引,带动其他领域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遂昌立足山区实际,探索山城特色,着重在企业投资方面发力,优化审批流程,致力打造最佳投资环境县。“园区成立项目代办服务组等方式,利用‘纵横交叉服务’‘设计单位绩效评价’等机制严管中介,对入园项目实行专人负责、专人服务、全程代办。”

佳禾竹业前期审批时间从3个月缩减至15天,浙江俊企不锈钢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8000吨中高端不锈钢深加工产品项目”,从公司注册、营业执照办理开始每个环节均安排专人服务,项目自土地摘牌到开工建设仅历时35日,成为遂昌工业园区龙板山区块审批开工最快的企业,创出从土地摘牌到开工建设历时最短的“遂昌新速度”。

“孵化中心‘拎包投产’,省去了我们前期的一大摞审批环节和手续,让企业从选址建厂到正式投产时间大大缩短。”说起标准厂房,从温州迁出入驻孵化中心的浙江锋盛热熔胶科技有限公司遂昌分公司董事长陈继锋深有感触。

据浙江鑫圣某公司谢总说:“我企业原座落在遂昌县云峰街道龙板山区块厂房需要迁移落实新建厂房用地的情况5月份向遂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反映,没过几天我就接到遂昌诸暨山海协作产业园区办公室林某电话,说县领导就企业新建厂房用地事宜特作批示由该园区落实。”

“最多跑一次”改革激发了遂昌工业发展的活力。去年10月份,总投资32.33亿元的25个生态工业项目在龙板山区块集中开工和投产;1—11月,遂昌县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7.7%。

遂昌县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妈妈式”的贴心温暖服务助力下,遂昌规上工业生产首季度增速创近四年同期最高水平,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0%,比去年同期提高13.48个百分点。

“最多跑一次”,既瞄准经济发展难题,也聚焦社会民生短板。

作为大柘镇的一名基层网格员,巫丽芽亲眼见证了“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一年多所带来的显著改变:群众办事越来越便利,对政府服务和政府形象越来越满意。

为了将“最多跑一次”的触角延伸到农村,遂昌与赶街公司深度合作,将243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变成村民审批服务的“代办窗口”,每个山村的网格员利用电商平台——赶街APP开展提供网购、金融、旅游、求职、婚恋、出行、物流快递、娱乐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业务。截至今年1月份,三仁畲族乡村民周由良不仅成功为267名村民代办了电动车牌照,还帮农户销售了3500多公斤农特产品。

依托这张网,2017年,遂昌县为小微农户销售笋干、蜂蜜等原生态农产品300多万元,实现政务与商务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统一、便民和富民相促进。

遂昌县只要继续以“生态工业、全域旅游、精美城乡”三大为发展主题,建设“全域共建、全业共融、全民共享”的美丽幸福大花园为核心,坚持实干为导向,一定会给民众交出一份时代发展满意答卷,走出一条独具自身特色的“两山”发展道路,为全市打开“两山”通道作好引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