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诸葛亮拥有10万蜀军,为何拒绝魏延率5千精兵,子午谷奇袭长安

杜甫的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将诸葛亮一生未完成的夙愿,描述的淋漓尽致。熟读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一生都在致力于帮助刘备光复汉室。为了这个目标,也是屡次兴兵兴兵伐魏。但是诸葛亮五次北伐的结果都差强人意,都已无功而返告终。在北伐期间,蜀汉名将魏延就提出了一个既大胆,又有创意的计划,历史上称之为“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拥有10万蜀军,为何拒绝魏延率5千精兵,子午谷奇袭长安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大意是诸葛亮率主力,从斜谷向关中进军。而自己则率精兵五千,加上运粮五千人,从山势险峻的子午谷出发,从而偷袭长安,与诸葛亮的主力军一起夺取关中。但是魏延的计策被诸葛亮拒绝了。对此,很多史学家对这个问题也争论不休,既然以常规打法,无法取得突破,为何不尝试一下魏延的计策呢,损失也就几千上万人马。

诸葛亮不用自然是有自己的道理。诸葛亮非常清楚蜀魏双方的实力,他北伐的兵力最多也就10万人,而曹魏在关中要地有重兵把守。据估计曹魏在关中一带的总兵力多达20余万。如果诸葛亮采用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无异于在平原地区和曹魏展开决战,以10万的兵力去攻击20万的兵力,以步兵去打骑兵。再加上长途跋涉,万一被曹魏切断了补给,蜀军能有多少胜算呢。如果输了,蜀汉无疑是提前选择了自取灭亡。即使是赢了,曹魏依然可调动十几万大军过来援助,而蜀汉呢,又可以调动多少兵力来协助呢。所以说不是诸葛亮太谨慎,而是蜀汉没有这个实力和曹魏决战,同时也输不起。

诸葛亮拥有10万蜀军,为何拒绝魏延率5千精兵,子午谷奇袭长安

因此诸葛亮搞了一个缩小版的子午谷奇谋。把北伐的目标定的不是管仲,而是西北的凉州。诸葛亮珠宝拿下凉州后,作为向关中进军的基地,所以把长安换成街亭和五丈原切断陇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直取陇右,一下子夺取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曹魏朝野震惊。面对曹魏的援军,如果此时的诸葛亮,能挡住援军一个月以上,陇右以西不用打就会投降,便可以占领整个凉州了。

所以拍了马谡去守街亭,以此来挡住曹魏的援军。可惜的是街亭之战蜀军惨败于魏将张郃,街亭由此丢失。诸葛亮也不得不撤退,第一次北伐也以失败而告终。在日后的数次北伐中,诸葛亮都是围绕切断陇道,夺取陇右来建立前进的基地,而非进攻关中平原。但蜀汉的势力实在是太弱,加上连年征战,国力亏空,人才也匮乏,最后诸葛亮也病死在北伐的途中。

诸葛亮拥有10万蜀军,为何拒绝魏延率5千精兵,子午谷奇袭长安

诸葛亮一生对蜀汉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毫不为过,只可惜北伐一直没有取得成功。至于魏延的子午奇袭计是否可行,后来历史上也有人用过,比如明朝末年的闯王高迎祥,就曾经代表从子午谷进军,结果刚出谷就被堵在出口,全军覆没了。当然时隔了数千年,情况也不一样了,但是不得不说这条计策确实非常危险。

熟读三国时期历史的毛主席,也曾经说过,兵贵谋,谋定而后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好的谋略,但是实行起来却是一次激进的赌博,蜀汉输不起。所以毛主席在对,诸葛亮为什么不用此计策的时候,用五个字就点透了——“此计太悬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