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的那些小暑之喜

历史上最有名的小暑日是那首“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喜夏》

【金】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屟到西厢。

青奴,纳凉用的竹制寝具。

黄妳(nǎi),书卷。

青奴大概类似篾竹抱枕一类,宋朝就有,引之入诗,文风香腻。如“我无红袖堪娱夜,政要青奴一味凉。”以及“引睡有黄妳,伴寝有青奴”。听上去素净画面却有红袖飘过。这里的“青奴初荐枕”,“荐枕”这个典故就出自《西厢记》之莺莺自荐枕席。果然后面就接“步屟到西厢”。看来晚凉无事不止戏青奴。如此深居,的确“喜夏”。

这是1210年左右的小暑。刚下过一场雨,竹阴密处鸟声清脆荷香阵阵,家世显贵文采风流的户部侍郎庞铸坐拥青奴掩卷西厢,惬意之极,何畏之有。

再看几首:

2、

烹茶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1053—1110年间,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在小暑这天,和朋友在玉溪之畔能赋堂内品茗和答,远离红尘之扰,见山见水见自己。

这首诗回味悠长,即便今日,蓦然回首,那人犹在茶香萦绕处,谈笑风生……

3.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频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道相求。

公元847年前后。

夜凉如水,空堂月明。

星垂平野阔,微云淡河汉。

小暑不足畏,云林有道友。

晚唐诗人李频在上人院里回忆那年小暑之夜,如禅月相照,宁谧清凉。如今抱疾入秋,重游故地,月又西沉。秋来忆小暑,平添一种黍离之忧。

3.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大诗人元稹最得小暑之趣。

“倏忽温风至”,温,是身体最舒服的一种状态。就那样心平气和地接纳了一个原本来势汹汹的节气。而后竹喧雨笑,山雷鼓荡。雨止则水汽氤氲,苔藓洇润。鹰击长空,蟋蟀入邻。

779—831间的某一年小暑,元稹这一向过得很恣意吧。

4、 夏日

【清】乔远炳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这是大清乾隆年间,庶吉士乔远炳在一阵清风之后顿觉神清气爽,夏日长足。那时,蝉声不躁燕语含情簟席细滑满院幽香,不但精神上愉悦,还有口福,雪藕冰桃碧筒美酒,几乎是个色香味俱全的小暑了。

这年小暑的特点是“薰风愠解引新凉”。愠解,颇有痛快之意。想来小暑当前闷热难耐,忽然来的这一阵风,及时,恰好。被风拂过万事顺意。

历史上的这些小暑之日,人们品茗参禅或玉簟纳凉或风雨同兴,尽得生活和自然之趣,可称之为小暑之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