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官员告老还乡,怕被耻笑拉几车砖回家,乾隆:都换成金银珠宝
在古代的官场上,贪官绝对是最容易活命的群体,他们之间的大多数都相互勾结、狼狈为奸,一起在皇帝面前遮遮掩掩,而又在私底下贪得光明正大,比如当年的大贪官和珅,在没被逮到的时候活得那叫一个嚣张肆意,就连整个大清国库的财富都比不过他费尽心思贪污积累下来的私人小金库。
与这些贪官的情况截然相反的是,古代的那些清官们向来是正气凛然、嫉恶如仇,平生最是憎恶在多数贪官奸臣之间流行的那些结党营私、私相授受的勾当。然而俗话说得好,自古清官不命长,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哪怕这些清官们平日里再怎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也抵不过那些贪官和奸臣没日没夜的栽赃和算计,除非他们能够遇到一位贤明的帝王,或者他们本身就拥有能够明哲保身的计谋和本领,否则这些清官们在最后大多只能迎来一个不太美好的结局,比如当年被大奸臣魏忠贤迫害致死的那些忠义之臣。
当然,在古代也有一些清官像是人生赢家一般的存在,这些清官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在退休之前一直都能受到帝王的重用和优待,闲暇之余还能获得同行们羡慕与敬佩的小眼神,就连在死后都能被载入史册、扬名青史。而像这种清官当中的人生赢家自然是平生罕见,恰好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大清帝王的知名清官孙嘉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
孙嘉淦出生在山西与县的一个贫苦人家,他打小就聪颖过人、酷爱读书,之后更是一举就考中了进士,开始了自己长达数十年的一帆风顺、如鱼得水的官场生涯。大概是因为小时候过惯了穷人家那种清贫而又无拘无束的日子,孙嘉淦逐渐养成了非常耿直的性子,更是不知从哪儿练就了一身凛然的正气,平日里最讨厌那些攀权附贵、追名逐利的小人行径。实际上,孙嘉淦这样的性情放到官场上肯定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具体点来讲,清廷中的那些清正廉明的官员大多都对他抱有很高的好感,还有那两位贤明的皇帝雍正和乾隆对他的印象也是非常不错的,而在另一边,朝堂上那些贪官污吏们自然是万分嫉恨他的。
相传雍正是个喜怒无常、性情多疑的皇帝,在他刚登基那会儿,朝中的大臣们全都畏畏缩缩,没有哪位敢擅自谏言,生怕自己说了不敢说的话点燃帝王的怒火。而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氛围之中,生性耿直的孙嘉淦成为了第一位向雍正皇帝发言的英雄。他大胆地给雍正上了一封奏疏,奏疏的内容多是在劝谏雍正要"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孙嘉淦给雍正皇帝的三条建议有点质疑他在当年跟一帮兄弟抢皇位的时候干了某些不合时宜的事情的意味。
而雍正在看完孙嘉淦的奏疏之后也非常地生气,心想这个小小的翰林院检讨怎么就有这么大的胆子敢质疑自己做的事情,还把当时的翰林院的管事人给骂了一顿,在情绪平复之后又非常欣赏孙嘉淦这种敢于直谏的精神,不仅亲自召见了他,还让他升级成为了当时的国子监司业,两年之后又将他提拔成为了顺天府尹。在这个时候,孙嘉淦的父亲不幸去世了,按照传统孙家淦是要守孝三年的,而雍正却在孙嘉淦守丧期限还没到的时候就把人家召回来继续工作了。此间种种都可以看出一个信息,那就是雍正皇帝对孙嘉淦这位敢于直谏的贤臣的喜爱和看重。
严格地来讲,雍正开启了孙嘉淦官场生涯的辉煌道路,而乾隆让孙嘉淦的仕途发展到了巅峰。乾隆皇帝刚刚上位那年,孙嘉淦的官位就跳了几级,成为了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之后孙嘉淦上了一封堪称全大清最有名的奏疏《三习一弊书》来告诫皇帝要更好地为人处事、治理国家,据说乾隆看了这封奏折之后很是欣赏和感动,让他接了刑部尚书的活儿。
而孙嘉淦也没有辜负乾隆的重望,将当时的钦差大臣们苦手的河南郑州的那桩冤案查了个水落石出,还了当地的十几名无辜百姓的清白。后来,孙嘉淦又升级成为了当时的直隶总督,在任期间他干了不少造福百姓的事儿。他认真地调查了当地小百姓私自酿酒犯法的情况,上疏向清廷分析利弊,成功让乾隆废除了禁止民间酿酒的法令,而老百姓则靠着自己酿酒挣了不少小钱,稍微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准。
第二年,他又接受了治理直隶河务的相关工作,期间大兴水利、开挖河渠、筑建堤坝,最后成功让永定河的河道保持了畅通,减轻了洪水对沿线百姓的威胁,缓解了百姓心中的恐慌不安。当然,治水成功的孙嘉淦自然又加官进爵,最后在退休之前竟然坐到了左副都御史的高位。
说来也奇怪,孙嘉淦做了大半辈子的官,自家的口袋里还是没装多少钱,曾经还因为不稀罕钱被雍正皇帝调笑过。孙嘉淦在辞官之后,就急急忙忙地准备回老家了。而在回老家之前,孙嘉淦心想自己一辈子清廉惯了手上也没几个小钱,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去还不得丢尽自己和朝廷的脸面。
于是他思来想去,最后让仆人在夜里偷偷买回来十几口大木箱,并和仆人一起动手往这些箱子里面装砖头,第二天就让仆人运着这十几箱砖头装作很风光地踏上了回乡的路。谁知道他运着十几口大箱子回家的消息传到了乾隆的耳朵里,还让乾隆误以为他真的有十几箱的财宝。
乾隆认为你平时那么穷哪来这么多钱财,于是派人在半道上把孙嘉淦一行人拦截检查,在得知孙嘉淦的箱子里全是砖头的真相时,感动之余的同时又觉得好笑,又让沿路的官府把孙嘉淦箱子里的砖头换掉,并让他们往里头塞满了金银珠宝。就这样,清贫了大半辈子的孙嘉淦终于能够"衣锦还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