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小康人物 > 正文

从中国证券教父到被判刑17年 管金生:没有人来救你

 
  在提议建立证券公司时,管金生设想了三条基本准则:
 
  一、要建立公开市场操作机制,由室外交易到室内交易,强调时间、价格优先,要公开透明,核心是竞争机制。
 
  二、交易机构唯一最好的企业组织制度就是股份制。
 
  三、证券业和银行业必须分离。只有和银行分离,证券业才能有发展生存的空间。
 
  坚持股份制,以及坚持与银行脱离,这两个设计成为中国证券业的重大创举。此前中国的两家证券公司——南方证券和海通证券(12.14 +0.50%,诊股)分别脱胎于中国工商银行(7.01 +0.14%,诊股)和交通银行(6.69 +0.75%,诊股)。
 
  1988年两会之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将管金生提议建立证券公司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在6月6日批复同意。当年7月18日,上海第一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开业。万国证券由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10家股东筹资3500万元成立,管金生担任总经理。
 
  成立不久,万国证券就靠倒卖国库券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
 
  1981年开始,中国对外发行国债。由于缺乏流动性,“国库券”在很长时间内都不受欢迎。许多人通过地下交易,以五六折的低价收购国库券,还有的企业用国库券来推销积压产品。
 
  1988年后,为了应对国库券缺乏流动性的问题,财政部发布新规,允许国库券上市交易。但当时全国银行没有联网,各地国库券价格差别很大。
 
  当时的万国证券只有十几号员工,管金生带领员工跑遍了中国的250多个大中小城市和偏远农村,到处收购国库券。特别是管金生在1989年初得知,1988年国库券即将在一个星期以后上市交易,如果从黑市中以75元买进,上市就能卖到100元。于是,上海市面上1988年的国库券有一半都被管金生快速率众买走了。通过多次类似的原始积累,1989年,万国证券的营业额做到了3亿元。
 
  同时,管金生也是最早希望将中国证券公司与国际大券商对标的金融家。当时许多证券公司雇佣的员工还是中专毕业生,管金生则认为要能与国际投行看齐,需要雇佣最聪明的学生。他在大学里面为万国做大量的宣讲,邀请美林、高盛的人给学生上课。在万国的团队中,来自复旦、上海交大和财经大学的学生占到90%以上。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成立,管金生全盘设计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规则、设备到交易员培训的全体系建设,深沪两地的异地交易首先由万国证券开通;无纸化交易也由万国证券率先推动。
 
  一位万国前员工说,在他刚加入公司时,十分惊讶于万国提出的建议,就被监管部门简单地写入条例。管金生的时任秘书卫哲曾说:“B股是怎么推出来的?都是我们在房间里想出来的。”
 
  彼时的万国证券,一度持有中国七成的A股和几乎所有的B股。承销业务占中国总份额的六成。此时的管金生忙碌于在银行、财政、计委、经委各个部门做巡回演讲;最繁忙时,他每天要出席4个一级市场的发行仪式。所有公司都想跟万国签约,要由政府出面,才能将业务协调给其他券商。
 
  1994年,万国已经在新加坡、伦敦开设了分公司,并开始筹备美国分公司。后来管金生说,“当其他证券公司连国内的事都没弄明白时,我们已经明确提出,要把万国打造成中国的美林。”
 
  此时的管金生处于人生的风口浪尖,他被舆论推高到“中国证券教父”的地位,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一切在1995年戛然而止。
 
  1993年底,国债期货市场建立,并正式向公众开放。1994年10月,人民银行提高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并恢复存款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则是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的“327国债”期货价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