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版
华夏小康网  >  历史 > 正文

清朝灭亡前几天,这些满族大臣接连出了三个歪主意,差点毁了中国

慈禧和光绪相继死后,隆裕太后带着年仅三岁的溥仪主持朝纲,但是此时的清朝已经风雨飘零,隆裕太后没有慈禧的手腕,撑不住内忧外患的大清王朝。所以,短短几年内,席卷大江南北的辛亥革命就爆发了,隆裕太后主持御前会议时,除了哭鼻子,毫无办法。

清朝灭亡前几天,这些满族大臣接连出了三个歪主意,差点毁了中国

不过,她身边的人,却明显地分成了两派,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共和派,大多受了北洋水师袁世凯的恩惠,极力劝说隆裕太后宣布逊位;而另一些顽固(或者说是忠于清朝的满族大臣)却恰恰相反,他们开口就是“大清的江山”怎么可以拱手让人,于是一天到晚地出谋划策,想要在危机中挽救清朝。后一类人,在良弼的主导下,还成立了“宗社党”,一心一意搞镇压、对抗。

清朝灭亡前几天,这些满族大臣接连出了三个歪主意,差点毁了中国

在隆裕太后宣布逊位的前几天,这两派人争吵的最为激励。良弼曾留洋日本,学的是兵科,也就是主修近现代军事,所以有些“头脑”,也力主罢黜袁世凯。为了继续维持爱新觉罗氏的统治,他和他的宗社党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组织了由皇亲贵族为核心的团体,一方面为了自保,防止京城满族人遭受报复,另一方面也想以这支力量为骨干,发展壮大起来,与所有逼迫皇帝逊位的人决一死战。同时,良弼还安排曾经在兵营中摸爬滚打的铁良作为走穴军营,希望能掌控一些新军。而且,铁良虽然早已脱离军营,但毕竟军中人脉非常广,他的影响力几乎可以与袁世凯相抗衡,所以威胁很大。

清朝灭亡前几天,这些满族大臣接连出了三个歪主意,差点毁了中国

良弼

第二,召集地方势力勤王。在古代中国,勤王是地方的责任,在良弼等人的影响下,西安总督蒙族人升允,带着兵就朝着京城进发,甚至一度走到了潼关。

第三,在延续清朝机会渺茫的情况下,溥仪的六叔又想到了一个用心更为险恶的办法。他主张化整为零,把王公贵族全部分封到个地方去,就像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一样,被赋予绝对的权力,只是在名义上服从皇帝的号令,形成一个个实际上的小国。一方面,各自独立,削弱各地的联系,另一方面各个盘踞,分散抵抗,作长期的消耗。

如果了解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历史的人,就会知道,第三个办法名义上是分封,实际上是潜移默化地把中国裂土成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逢此乱世,这些诸侯国自然会各自为政,后果极其严重。

清朝灭亡前几天,这些满族大臣接连出了三个歪主意,差点毁了中国

袁世凯

然而,即使千变万化,袁世凯只抓住了一点,那就是隆裕太后下不了决心,更没有意志力,她只是一介女流而已。为了诱使她主动放弃皇位(溥仪还小,一切都以隆裕太后说的算),袁世凯一直强调的一点是清帝逊位后,年年都可以获得400万特殊津贴,而且尊号不废。同时又扮黑脸说“法兰西”的皇族不顺应民意,结果上了断头台,子孙后代也大多死于非命了。

清朝灭亡前几天,这些满族大臣接连出了三个歪主意,差点毁了中国

尤其重要的是,袁世凯获得了列强的支持,甚至还让列强亲自给清廷发照会,声明支持袁世凯组织新的政府,这才唬住了隆裕太后,逼退了步步为营、死缠烂打的宗社党。当然,还有一个人也值得一提,那就是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了宗社党的首领良弼,从长远来看,这也是大功一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