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记得那部穿越剧一出,有关于清代的电视剧一时间到处都涌现出来了。也是清离咱们实在是不远,又有那么多可以有"发挥空间"的事情,以至于每部剧的剧情都开始有或多或少的自我创造。但是有一件事,简单说就是九个儿子一起要当皇上的事情,每一部剧都不会更改他的结局。
咱们雍正帝成功上位之后,对他那几个兄弟下手都不轻,唯独就只有两三位能落得安宁,有点稍微好点的生活。其实就结果来看,雍正绝对是个好皇帝,最起码在工作上相当尽力,每天都要忙到三四点,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历史上绝对是有结果论的,从结果来看,不论当初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安排,至少我们可以认为其他几位未必能做到四阿哥这种地步。
但是问题也是相对应的,一个人太负责任,也就不会把事情交给别人,非要自己来处理才好。这个典型例子就是诸葛孔明。我们都知道卧龙应该不是贪恋权利,只是太负责罢了,但在刘禅眼里这性质是不一样的,卧龙在刘禅心里应该是没有一个好印象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丞相走了之后刘禅竟然不肯立祠。
只不过今天这个主人公的身份从丞相转为了皇帝,那么这样的心态就会产生变化,会从单纯的负责人转变成一种独断,不会让任何人沾染自己的权利。孔明不会觉得刘禅要做事是分权,但是雍正会这么觉得。长此以往,虽然我们说雍正很务实,但是他对臣子而言,真的不怎么是个好皇帝。当他的臣子,首先就不能让他有对你的疑惑,如果有,你还必须有能力自己解释清楚。
所以整个朝野最难生活的,就是那夺嫡失败的那几个兄弟,雍正在确定你对我的权利有相当大的想法之后,是不会给你什么好日子过的。在那时候,有得到比较安稳的生活的,都是那些站他的队的,或者根本没参与那场事件的兄弟,就比如那个天生腿疾的皇七子,因为早早就没有争的可能,反倒是收获了安定的晚年。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皇七子,而是一个能力卓越,还一度被认为是太子合适人选的皇十三子,胤祥。那么为什么雍正这么一种性格,却愿意不单单放过他,反而还重用呢?小编得先普及一下背景资料,雍正在康熙在位期间一直扮演了一个老好人的角色,都不惹也都不站队,没表示出有什么要当太子的想法。
而在那段是时间,一个太子被废了两次,表面平静下面其实暗流汹涌,每一步都是在踏着刀刃前行。在这种背景下的十三阿哥,却是难得的一个活的很自在的人。这位阿哥文武全才,写字也好看,据说是有一次打猎突然窜出来一直老虎搞偷袭,结果被他反手一刀结果了。这事康熙知道当然是非常喜欢。
从他十二岁开始,跟着他老爸出去打了一次猎,之后十年之间,但凡是出个门,老十三是从来都没离开过皇帝身边。按理说这样受宠爱的人,应该是其他人的眼中钉,怎么会在那么凶险的环境里安生脱出。这其实也是万幸,他生病了,一种慢性病,这场病导致他在动乱期间根本没出现,自然也就不存在对其他人的威胁,那么也就没有人可以去针对他。
也正因为如此,所有人都忽视了他手上的代表绝对力量的兵权。不过最重要的,让雍正不处理的他的根本原因,完全是因为他始终是支持雍正的,换句话说,作为老爸身边得宠的儿子,自己率先表明了自己不要皇位,并且始终支持自己的四哥,在那跟着老爸的十年里,还一直和四哥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之后在雍正立权的阶段,正好是他的慢性病好了,于是这么一股神秘力量出现了之后,各个阿哥之间的实力一下子出现了倾斜。人最多的那个老八,却因为对忠心追随他的老十四有所怀疑,等于是"自断一臂",把自己势力中唯一有兵权的人给逼走了。此消彼长,又有年羹尧这么个人在外牵制,其实局势优劣已经很明显了,雍正继位基本上也是没有人可以威胁了。
说到底眼光好才真的最重要,如果不是用硬实力可以自己制定规则,那么就要有一个好眼光,用自己去锦上添花,其实对于他,简单说就是明明自己有本事还不要权,有这当君的实力却偏偏去当个好大臣,雍正怎么可能不照顾他呢?